我们每天都在获取的文字都是有类型之分的。在《聪明的阅读者》这本书中分为三类:信息型文本、叙事型文本和美感型文本。
举个🌰#
同样是描述一位男生追求一位女生,这三类文本是如何表达的呢:
- 信息型文本:我上进有为,具备优点一二三四;将来咱们在一起之后我会为你付出甲乙丙丁;多年后,我们将迎来一个美好的未来
- 叙事型文本:从前我很快乐,但是自从遇到了你,我就变得没那么快乐了。----- 这是张爱玲遇见胡兰成,鲁迅遇到许广平,胡适遇到韦莲司。
- 美观型文本:我在一个北方的寂寞的上午 / 一个北方的上午 / 四年着一个人。----- 这是海子在《跳伞塔》中写下的诗句。
我们可以从上面的句子中看出来一些规律。
信息型的句子侧重内容和逻辑,主要突出呈现对应的信息点。
叙事型文字侧重事物的顺序,至少会出现两种事物,上面的句子中有三件事,1️⃣从前我很快乐,2️⃣遇到你,3️⃣变得不快乐。这三件事物中间的关系是因果。
美观型文字侧重形式与风格,我觉得还应该加一个情感。上面海子的诗句,重复了 "北方的上午",并且句子与句子之间没有标点符号但是用换行,运用了拟人的修辞等等,乍一看,这写的是啥玩意儿,仔细一品,说不清道不明的但是非常吸引人的感觉就来了。
面对三种不同类型的文字,我们的大脑是如何处理的?#
在《思考・快与慢》中描述到,人类的大脑是两个进程的,一个快的进程,一个慢的进程。
快的进程思考迅速,调用存储的知识比较少并且擅长联想,凭直觉思考,经常下意识就做出反应。这种反应带来的结果往往是不准确的。
慢的进程思考缓慢,会结合我们已知的某种知识去判断当前事物并且擅长逻辑分析,更加理性、客观。
那么面对上述三中类型的文本,大脑的两个进程是如何处理的呢?
信息型文本:面对信息型文本,我们的大脑会调用 慢的进程 进行 分析处理。消耗较大的能量,来分析当前文本所包含的主要内容,一般是基于规则的。
那么什么是规则呢?
规则(rule)就是一种用来约束和指导人们行为、活动、事物发展的一种约定、原则或者法则
举个例子:我们经常看到 “美” 和 “丽” 一起出现,“快” 和 “乐” 一起出现。我们的大脑就会总结出规则美丽是一个词语,快乐是一个词语,但是,美快则不是一个词语。
书中解释:我们从开始学习之初其实就是在学习一个又一个的规则,并将这些规则存储在我们的大脑中,供慢进程分析事物的时候调用。
叙事型文本:在面对叙事型文本的时候,我们的大脑则多采用于快进程去分析处理。这种分析通常会联系到文本的上下文叙事以及所处的情境。
那么什么是叙事呢?
叙事(narrative)是指通过语言、文字、图像、声音等方式传达的在一个时间序列中的故事或事件的描述。
举个例子:1️⃣我在吃饭,2️⃣吃完饭我需要上课。事件一描述了我在吃饭,事件二是吃完饭后我需要上课。二者在时间序列上有先后之分。
美观型文字: 大脑面对美观型的文字采用的是 “快” 和 “慢” 之间的处理方式。这个应该怎么理解呢?
上面说美观型文字侧重形式、风格和情感。我们大脑在获取到此类文本时会根据文本描述自动呈现出应有的画面、自动解码出应有的情绪。
例如:当我们读到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这两句诗的时候会产生一种慷慨激昂的情绪,当我们读到 “杨柳岸,晓风残月” 的时候会自动呈现出一副柳树飘摇,月光稀疏的景象,产生的情绪也是温柔的。
书中解释:面对美观型的文字,我们的大脑会首先组合字词之间的时空美感以及字词之间所表达的情绪。
我们的大脑最爱这种文字。我们喜欢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的恋爱的气味;我们喜欢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的随意洒脱;我们喜欢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的荡气回肠。千百年后,即使前途未卜,这些文字组合在一起透露出的情感依然令我们感动。